这场比赛在西安国际足球中心进行,现场坐了33022名球迷。 草皮质量不太理想,坑洼的场地让双方技术发挥都打了折扣。 开场仅1分钟,中国队就差一点打破僵局,拜合拉木前场断球形成机会,可惜他的传球没和王钰栋合上拍,机会溜走了。
主教练安东尼奥排出了五后卫阵型,明确以防守为主,所以
整个上半场,中国队踢得非常谨慎。
澳大利亚控球率最高时接近74%,但真正有威胁的进攻寥寥无几。 两队上半场总共只有6次射门,没有一次射正球门范围内。
第48分钟,澳大利亚队差点破门,一记劲射被中国队门将李昊飞身扑出,这是全场最具威胁的一次攻门。 中国队也试图打反击,但王钰栋和拜合拉木在对方防守下很难找到空间。
比赛最后阶段,澳大利亚队员甚至在中场区域倒脚、颠球,看不出太多争胜的欲望。
0比0的比分被保持到了终场。
比赛结束的哨声刚吹响不到两小时,中国U23男足顺利晋级的喜悦还没散去,海外社交媒体上就议论纷纭。 亚足联官方战报的评论区里,假球、调查、取消资格成了高频词。 一场原本打平就出线的战略成功,迅速演变成一场关于体育道德和规则漏洞的激烈争论。
展开全文
澳大利亚凭借净胜球优势排名小组第一,中国队则以成绩最好的小组第二之一出线。 国内球迷对此心情复杂,有人调侃丑陋但实用。但外国球迷的反应异常激烈,他们在亚足联官方报道下大量留言,指责比赛被操纵、是假球,并强烈呼吁亚足联介入调查。
若真存在消极比赛行为,且亚足联调查后认定违规,最坏的结果可能是取消两队的正赛资格。 这种风险并非凭空想象,亚足联此前对争议比赛表现曾采取过行动。这场比赛之所以引发如此大的争议,是因为它触碰了现代足球中一道敏感的界线,在规则允许范围内寻求有利结果,与违背体育精神之间,到底该如何界定?
理智上,我们知道打平就出线时,选择稳守是常见策略,可情感上,当我们自己主队的比赛被贴上消极、默契的标签时,那种滋味确实复杂。 你怎么看这种战略成功与道德争议之间的两难呢?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