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蒙彼利埃艺术体操世锦赛的决赛夜,当俄罗斯选手叶夫根尼娅·卡纳耶娃以一套近乎完美的带操动作结束表演时,全场观众起立鼓掌——这位21岁的“艺术体操女皇”以总分116.850分横扫所有对手,创下世锦赛史上首个个人全能三连冠纪录。她的每一次抛接、每一个旋转,都像精密计算的芭蕾,却又带着即兴的火焰。 卡纳耶娃的教练维拉·施特尔曾透露:“她每天训练8小时,连脚趾的弧度都要反复调整。”这种偏执在赛场上化为恐怖统治力:2009年日本世锦赛,她包揽全部5金;2011年带操决赛中,她的器械仿佛黏在手上,高难度复合旋转接跨跳抛接让裁判打出9.950分,至今仍是教科书范例。 荣耀背后是常人难以承受的代价。2012年伦敦奥运会后,卡纳耶娃因腰伤退役,坦言“看着体操服会生理性颤抖”。如今她转型编舞,为新一代选手设计动作。“那段世锦赛传奇,”她在纪录片中摩挲着金牌说,“是青春燃烧的灰烬,也是永不熄灭的火种。”一袭红衣惊艳全场,卡纳耶娃的世锦赛神话
“满分机器”的诞生
“当卡纳耶娜上场,其他选手只能争夺银牌。”——法国《队报》赛后评论
光环下的孤独与转型